2025年的「城鎮韌性(防空)演習」是台灣針對防空與災害應變的年度演習,由原先的「萬安演習」與「民安演習」整合而成,於7月15日至18日採「分區異時」方式在全台實施。以下是演習的關鍵資訊:
演習時間與地區
- 7月15日(週二)13:30-14:00:中部地區(苗栗縣、臺中市、南投縣、彰化縣、雲林縣、嘉義市、嘉義縣)
- 7月16日(週三)13:30-14:00:南部地區(臺南市、高雄市、屏東縣)
- 7月17日(週四)13:30-14:00:北部地區(宜蘭縣、基隆市、臺北市、新北市、桃園市、新竹市、新竹縣)
- 7月18日(週五)10:00-10:30:東部及離島地區(花蓮縣、臺東縣、金門縣、連江縣、澎湖縣)
注意:因受「丹娜絲」颱風影響,嘉義縣(7月15日)及臺南市(7月16日)的演習已取消,以優先進行災後重建及救援工作。
演習內容
- 前30分鐘(防空演習):
- 警報發放(1長音、2短音,重複3次;解除警報為1長音90秒)。
- 全區人車管制:民眾需就近進入防空疏散避難設施(如地下室)或依「兩牆原則」(遠離窗戶、靠近堅固結構)避難。
- 透過「空中威脅告警系統」發送手機告警訊息,含避難設施位置鏈結。
- 交通管制:幹道車輛靠邊停放或轉入非幹道,高速公路車輛可繼續行駛,但下交流道後需配合避難。
- 營業場所(如餐廳、百貨公司)需暫停營業,關閉門窗、電器,並引導民眾避難。
- 後60分鐘(災害救援演練):
- 防空警報解除後,地方政府及民防團隊進行「救濟站」災民收容、「急救站」傷患處理及戰災搶救等實作演練。
- 演習採「有想定、無腳本」方式,模擬戰時或災害情境,驗證應變能力。
特別安排
- 重點驗證區:各縣市選定3個鄉鎮市區(如臺中市清水區、梧棲、沙鹿區),針對公共運輸(如捷運、高鐵)、生活消費(商場、銀行)及機關場域進行避難演練。
- 臺北、臺中、臺南:整合全民防衛動員、防空及關鍵基礎設施防護,於7月15-17日額外進行兵棋推演與綜合實作,壓縮漢光41號演習10天9夜進程於單日完成。
注意事項
- 民眾配合事項:
- 聽到警報或收到手機訊息後,立即就近避難,勿外出走動。
- 車輛駕駛人需遵從警察或民防人員指引,靠邊停車並下車避難。
- 室內場所需關閉門窗、燈源,餐飲業需關閉水電瓦斯,停止烹煮。
- 違規罰則:未依《民防法》第21條及《防空演習實施辦法》第12條配合管制及演練者,可處新臺幣3萬至15萬元罰鍰。
- 特殊場所:
- 飛機、船舶、高鐵、捷運等可正常運行,但下車/機旅客需配合避難。
- 地下街民眾可正常通行,但需依指引至指定地點避難。
與萬安演習的差異
- 萬安演習(1978年起)主要聚焦防空疏散,民安演習則強調災害救援。2025年起兩者合併為「城鎮韌性演習」,新增兵棋推演及實地開設急救站、救濟站等,強調不依賴軍方支援,強化民防與地方政府應變能力。
誤傳澄清
- 社群平台曾流傳演習時間延長至90分鐘,實際上僅前30分鐘為人車管制,後60分鐘為民防演練,無管制措施。
如需查詢各地避難設施,可參考手機告警訊息中的網址鏈結,或聯繫當地政府。